《商场餐饮遇冷,门店的撤离与“下沉”策略》
2025年上半年,大批餐饮人“逃离”商场,不少门店经营不足一年便选择关闭或转让。以广州海珠区某商场为例,去年9月开业的越南米粉店,经营仅半年便发布转让信息,同楼层还有多家快餐店已空置数月。在成都,一位火锅店主投资300万元,苦撑一年多后也于今年6月正式撤离。业内人士指出,餐饮品牌撤离商场的“拐点”至少还需两年才能出现,这场“撤离潮”可能还会持续更久。
“租金对不起流量”,道出了餐饮品牌在商场运营中最核心的矛盾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5年一季度,全国购物中心的客流量仅为2019年同期的78.3% 。不少购物中心工作日客流量仅为周末或节假日的四分之一,对于依赖自然客流的中小餐饮品牌来说,经营压力巨大,一旦客流不足,营收难以覆盖成本,亏损便不可避免。
面对商场餐饮遇冷的现状,部分门店选择撤离,但撤离并非唯一出路,“下沉”策略蕴含着新的机会。一些成本较低、客流较稳定的大型商场“下沉”楼层,如B2、B3层,成为门店的新选择。这些楼层租金相对较低,且随着商场布局的优化,也逐渐吸引了一定的客流。一家奶茶店入驻某商场B2层,通过与商场合作开展各类促销活动,吸引周边办公人群和逛商场的顾客,由于租金成本降低,尽管客流量不及商场高层,但依然实现了盈利。
尚未形成竞争的三四线城市乃至县域的商业综合体,也是门店布局的潜力之地。某连锁快餐品牌,提前布局三四线城市的商业综合体,根据当地消费者的饮食习惯和消费水平,调整菜品和价格。在菜品上,增加一些当地特色美食,如在某个爱吃辣的城市,推出特色辣炒套餐;在价格上,提供更多性价比高的组合套餐,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。通过这种方式,该品牌在这些地区迅速站稳脚跟,拓展了市场份额。
门店在选择“下沉”策略时,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。了解当地消费者的口味偏好、消费习惯、消费水平等,根据这些信息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。也要与当地商业综合体的管理方保持良好沟通,争取更优惠的租金政策和更多的推广资源。
商场餐饮遇冷虽然给门店经营带来困境,但“下沉”策略为门店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。通过合理选择经营地点,结合当地市场需求进行创新,门店依然可以在商业浪潮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。
胖子贴膜全国加盟热线:400-686-065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