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如何利用数据分析提升手机贴膜店的经营决策:有人靠 Excel 表月赚多 2 万,方法太简单》
“哪种膜好卖?什么时候进货?要不要搞促销?” 很多店主靠 “感觉” 做决策,结果要么缺货要么压货。但在西安钟楼附近,有家店靠一张 Excel 表,把库存周转天数从 30 天降到 15 天,每月多赚 2 万。数据分析不是大企业的专利,小小的贴膜店也能用,而且方法超简单。
用 “销量分析表” 找到 “卖得最好的膜”
每天花 5 分钟记一下每种膜的销量,一周后就能发现规律:
- 按型号分:苹果 14 的膜占销量的 40%,那就多备点;华为 Mate50 的膜只占 5%,少进点;
- 按价格分:30-50 元的膜卖得最多(占 60%),说明顾客更接受这个价位,进货时多拿这个区间的;
- 按功能分:防蓝光膜在周一到周五卖得好(上班族多),防摔膜周末卖得多(小孩、老人出门多)。
西安店主发现,每周三防蓝光膜销量比平时高 20%,于是周三搞 “防蓝光膜 + 护眼灯” 套餐,单周多赚 800 元。
用 “顾客分析表” 精准定位 “该卖什么”
记录顾客的 3 个信息:年龄、手机型号、购买的膜,慢慢能画出 “顾客画像”:
- 20-30 岁顾客:80% 买防窥膜、卡通膜,那就多进些潮流款式;
- 30-50 岁顾客:60% 买防摔膜、商务膜,重点推耐用款;
- 学生群体:对价格敏感,多搞 “买二送一” 的普通膜活动。
长沙某店靠这个表发现,附近写字楼的白领爱买 “防窥 + 防蓝光” 二合一膜,于是专门进了一批,月销量从 20 张涨到 150 张。
用 “成本分析表” 算出 “哪种膜最赚钱”
别只看售价,要看 “净利润”:售价 - 进价 - 人工(贴一张膜算 5 元)。比如:
- A 膜:售价 20 元,进价 1 元,净利润 14 元(20-1-5);
- B 膜:售价 50 元,进价 8 元,净利润 37 元(50-8-5);
- C 膜:售价 100 元,进价 20 元,净利润 75 元(100-20-5)。
虽然 C 膜卖得慢,但每张赚得更多,所以要保证库存。上海某店以前只卖 A 膜,算清账后开始推 C 膜,每月多赚 3000 元。
用 “促销分析表” 判断 “活动该不该搞”
每次搞活动后,记录 “投入” 和 “额外收入”:
- 投入:比如买 100 元赠品花了 500 元;
- 额外收入:活动期间比平时多赚的钱。
如果额外收入 > 投入,就值得再搞。杭州某店搞 “满 50 减 10 元”,投入 200 元,多赚 1500 元,之后每月搞一次;而 “集赞免费贴” 活动,投入 300 元只多赚 100 元,就再也不搞了。
数据分析不是要你成为 “数学家”,而是帮你 “不瞎猜、不蛮干”。一张简单的 Excel 表,就能让你知道 “该多进什么膜、该对谁卖、该搞什么活动”,把钱花在刀刃上,自然能多赚钱。